FBI警告加密骗局新套路:假冒律师事务所二次行骗

2025-08-15 币安交易所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近日发布最新警示,指出加密货币诈骗正在出现新的变种——不法分子假冒律师事务所,专门针对已经在加密投资中受过损失的人,再次骗取他们的积蓄。这类“二次收割”骗局利用受害者希望追回损失的心理,精准设下陷阱,危害性更大。

据FBI介绍,这类诈骗者通常会冒充合法律师或律师事务所,声称受害者的案件已被政府、监管机构或某个特别委员会接手,并承诺可以帮助追回被骗资金。为了增加可信度,他们甚至会伪造文件、网站和联系方式,并声称与政府部门有合作关系。但这些所谓的组织,有的根本不存在,有的完全是捏造出来的。

更为恶劣的是,这些骗子会要求受害者提前支付所谓的“服务费”或“法律费用”,而且支付方式往往是加密货币或礼品卡。这一点正是骗局的重要特征,因为任何正规的律师事务所、政府机构或金融监管部门,都不会要求以此类方式收取费用。FBI特别强调,这是公众识别此类骗局的关键警示信号。

从作案手法来看,这种骗局有两个显著特点。首先是“精准打击”——骗子会通过之前的诈骗记录、网络数据泄露等途径,找到已经在加密投资中被骗过的人。他们清楚这些受害者处于情绪脆弱阶段,对所谓的“资金追回”抱有强烈愿望,从而更容易放松警惕。其次是“专业包装”——为了博取信任,骗子会使用律师行业的专业术语、伪造律师资格证明,甚至安排“在线视频会议”展示所谓的案件进展。

FBI在公告中给出了几条防范建议:

  1. 核实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身份,可通过各州律师协会官方网站查询其执业资质。

  2. 对声称与政府机构有隶属关系的说法保持高度怀疑,尤其是无法在官方渠道查证的情况。

  3. 绝不通过加密货币、礼品卡或其他不可追溯的方式支付任何费用。

  4. 一旦怀疑遭遇骗局,立即向FBI互联网犯罪投诉中心(IC3)或当地执法机构报案。

分析人士指出,这类假冒律师事务所的骗局不仅加重了受害者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对合法法律机构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随着加密资产市场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加,这类犯罪手法很可能在未来进一步演变。公众在面对所谓的资金追回、法律援助等诱人承诺时,应提高警惕,切勿轻信未经验证的机构和个人。

FBI的警示再次说明,在加密货币相关领域,安全防范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信息甄别和风险意识的问题。对于曾经受骗的人来说,“二次收割”骗局的伤害往往更为沉重,保持理性与谨慎是避免再次落入陷阱的唯一方法。

风险提示

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站为您提供币安交易所官网的注册地址、加密货币及区块链的科普文章以及行业资讯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