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lik:可证明的最优治理机制几乎不可能实现!经济学并

2024-12-18 币安交易所

美国最大乡民论坛Reddit前任CEO黄易山(YishanWong)昨日在X平台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意外引来以太坊共同创办人Vitalik Buterin的回应。

Vitalik:可证明的最优治理机制几乎不可能实现

黄易山发文询问:“请分享一件你曾经深信不疑,但在了解更多后改变想法的事情。”这则贴文吸引超过20万次浏览及266则回覆。

对此,Vitalik回应了一张文章截图,表示自己曾撰文深入探讨过这个问题,并坦言:“与十年前相比,我的思维方式变得不再那么依赖经济学。”

Vitalik解释道:

“这种转变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将加密人生的前五年大部分时间用于试图发明数学上可证明的最佳治理机制。但最终我发现了几个基本的不可能性结果,让我明白了两件事:

(i)我所追寻的东西是不可能的;

(ii)决定现有缺陷系统在实践中成功或失败的最重要变量(通常是参与者子群体之间的协调程度,但还有一些我们习惯性忽略的其他因素,比如“文化”)是我当时甚至没有考虑过的变量。”

经济学并不完美契合社会

Vitalik回忆,数学曾是他身份中的核心支柱。他曾在高中积极参与数学竞赛,进入加密领域后,更是大量编写代码,沉浸于研究以太坊比特币及各种新兴加密协议,对每一个加密创新都感到无比兴奋。

“那时,经济学对我来说是更广泛世界观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数学工具,用来理解并思考如何改善社会。当时,我觉得所有这些元素都能完美契合。”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Vitalik认为这些元素之间的契合度逐渐减少。

“我现在仍然使用数学分析社会机制,但目标已转向提供粗略的初步预测,预测哪些机制可能有效,并尽力减轻最坏情况下的行为影响(这些行为通常由机器人而非人类执行),而非解释平均情况下的行为。”

最后,Vitalik补充道,即便是支持十年前自己认同的那些理想,他如今写作和思考的方式,所使用的论据已大不相同。

寻求“经济学与文化”交融的平衡点

Vitalik的反思点出,加密市场的发展已逐渐超越“数学”和“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转而注重“文化”、“协作机制”以及人类行为等不确定性因素,这正是许多区块链项目在实际落地过程中面临的核心挑战。

从代币经济学的设计、治理机制的实践,到DAO等创新组织的出现,都显示出加密市场正在寻求一个“数学、经济学与文化”交融的平衡点。对于从业者而言,如何理解这些“非理性”或“难以建模”的因素,并设计出更具包容性和适应性的系统,将是加密市场迈向下一阶段成熟的关键。

风险提示

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站为您提供币安交易所官网的注册地址、加密货币及区块链的科普文章以及行业资讯等内容.